2007-07-20

寶寶便秘怎麼辦

堅硬的糞便是便秘的主要表徵。已經3、4天了,寶寶都沒有排便,到了排便時候,又用力掙的滿臉通紅,而且排出堅硬的糞便,這就是典型的便秘。更嚴重的,寶寶還會腹部發脹,沒有精神,不肯吃奶或喝水,排便時甚至會肛裂流血,教人於心不忍。

便秘的原因
1.水份
糞便的軟硬與水份在大腸的回收量有直接的關係。尤其寶寶在出生後的前半年內,由於身體體積小,經不起水份的大量流失,而容易有便秘的情況發生。水份的流失包括看得見的流汗、排尿及看不見的皮膚和呼吸的蒸發,特別是台灣夏季冗長,容易流汗,即使在冷氣房裡,也有各種有形、無形的水份流失,這正是造成便秘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除了適當的為寶寶補充水份〈如寶寶不喜歡喝白開水,可以加入少許的葡萄糖〉,並應避免給寶寶穿蓋過多的衣物、被子,以避免流太多汗。在冷氣房內,最好能在室內放盆水,以防過度乾燥。

2.纖維
所謂的“糞便”是指食物消化後剩下的殘渣。寶寶漸漸長大,媽媽開始餵他副食品,它會使糞便通過大腸的時間變慢,水份在大腸的回收量因而增加,這時如果副食品的纖維質不夠多,水份攝取又不夠理想,便秘的機率就會大大的增加。因此在寶寶4~6個月大開始給予副食品時,應由稀而濃、由少而多、由細而粗。譬如在寶寶7~8個月大時給予糙米稀飯,就比白米稀飯所含的纖維質多,另外給予果泥就比果汁來的纖維質多。以富含纖維質的水果蔬菜,如木瓜、芒果、香蕉、菠菜、絲瓜等磨成泥,餵寶寶吃,尤可避免便秘。

3.堆積
便秘的原因很多,有時即使吃了蔬菜水果,也喝了許多水,但因為環境改變,錯過排便時間,以致糞便在大腸停留過久,水份被大量回收,也會使糞便變的很硬。這種堅硬的糞便再對後來的大便造成阻塞,如此惡性循環,糞便硬塊愈積愈大,便秘也就更加嚴重了。因此當寶寶有便意時,應讓他使勁解出,否則等情況嚴重,就不好處理,甚至必須求助醫師了。

常見的併發症
腹瀉通常會有伴隨嘔吐的現象,而嘔吐大多出現在腹瀉之前或同時,有部分的寶寶平時有溢奶、吐奶的現象,這和真正的的嘔吐不同,千萬不要造成混淆。嘔吐和腹瀉都會使體內的水分及電解質流失,如未能適時補充,即使中度的腹瀉,也可能造成嚴重的脫水。嚴重脫水時你的寶寶也許得在醫院住上2、3天,並以靜脈注射方式補充水分及電解質:然而您若在腹瀉開始及期間讓寶寶喝口服電解質液。如「亞培倍得力」就可預防脫水免除靜脈注射的痛苦。

暫時性的便秘和大便的習慣的改變

當寶寶突然改變大便習慣,便次減少,如果是因為下列原因,則屬正常,短時間後,寶寶的腸胃逐漸適應了,排便也會恢復正常;如果不是,則須請教醫師。

大便習慣改變的常見原因︰
1.寶寶由母奶轉喝嬰兒奶粉時
2.寶寶開始食用副食品時
3.寶寶換奶時
4.寶寶的食量改變時
5.寶寶食物的內容突然變化時

便秘的對策
1.進食讓寶寶排便
胃部有一個奇妙的特性,就是『胃大腸反射』的反射作用,當有東西進入胃中,會使大腸和直腸的蠕動活潑起來,因此排便會變的較容易。
2.多給水分、果汁和糖水
當便秘發生時,給寶寶多喝水、果汁或糖水,尤其是滲透壓高的溶液,如一包5公克的葡萄糖加入50c.c.的水餵給寶寶喝,能使大腸蠕動加速,方便糞便排出。
3.纖維質
對於不再以奶類為主食的寶寶,選擇纖維質豐富的水果蔬菜,如菠菜、空心菜、蕃茄、蕃薯葉、甘藍、牛蒡、番石榴、棗子、梨、芒果等做成果泥、蔬菜泥,餵給一歲以內的寶寶,如此多量的纖維質可有利排便,尤其棗汁、棗泥更是有效。
4.養樂多、優格等
如果寶寶已滿六個月,有便秘現象也可嘗試給予一些乳酸製品,或許有助排便。
5.檢查蛋白質是否過量
避免在寶寶的奶中再添加高蛋白的添加物,以免蛋白質過高而導致便秘。記得!水份是最重要的解決之道,尤其添加纖維質時,水份若無增加,便秘會更惡化。

可能的誤解
少部分的媽媽在憂心之餘會認為,大便不正常大概就是因為奶粉廠牌不適合,而給寶寶換奶粉。少數寶寶因而改善了,但大多數的非但沒有改善反而更糟,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簡單的說,不同品牌的奶粉其成份也會稍有不同,當寶寶剛換另一種配方時,便秘的現象似乎解除,但大部份的寶寶過了適應期後,又會重複發生便秘的現象。此外,少數的媽媽以油脂類的食物餵寶寶,企圖達到解除便秘的效果,往往矯枉過正造成拉肚子,帶來另一個惱人的問題,大部份的醫師、營養師都不建議使用這種方法。

緊急的處理
當寶寶的便秘已經持續3、4天,肛門口隱約可見堅硬的糞便,且試過各種食物療法仍無法奏效時,可做下列處理:
1.用紙捻兒、棉棒或肛門溫度計等,前端塗些凡士林或冷霜,輕輕地刺激肛門周圍:
如果仍排不出來,則再輕插入肛門約2公分做持續的刺激。餵奶後,由於胃大腸反射運動作用,排便較容易,所以利用此時做肛門刺激效果最為顯著。
2.浣腸:
是應急的非常手段,特具效果,但媽媽們需注意,勿養成習慣,而使寶寶逐漸失去排便的意識。尤其是一歲以下的寶寶儘可能請醫護人員幫忙。

以上提供的是便秘的原因及處理,如仍無法解決寶寶的問題,請盡速就醫。








亞培版權所有

市售的嬰兒副食品


為寶寶準備副食品,常剩了大半,繼續保存又怕不新鮮,往往有不知如何處置的煩惱,這時如果想有更方便的選擇,可以考慮市售的嬰兒副食品。

市售的嬰兒副食品,該如何選?怎麼用?其中的學問如何?

選擇市售嬰兒副食品需注意:
1.選擇信譽良好之知名廠商,相對的消費者也較有保障。
2.選擇商品流動率大的商店,流動率大,商品常保新鮮。
3.選擇適合寶寶年齡使用的副食品,留意產品適用年齡;如4-6個月的寶寶適合果汁、菜汁、果泥、蔬菜泥..等。
4.注意包裝完整,大部份的嬰兒副食品(因強調不添加防腐劑)採真空包裝。開罐時得注意是否有〝ㄅㄛ〞一聲表示真空,確保品質。
5 .留意標示完整,包括品名、重量、製造日期、保存期間、保存方法、製造或進口廠商、服務電話等。

使用市售嬰兒副食品時建議
1.買回來的嬰兒副食品應置於陰涼處,室溫保存即可。
2.開罐後如無法一次使用完,應先將要使用的部份裝至小碗,剩餘部份儘快冷藏,48小時內全部吃完,否則建議丟棄。
3.冷藏室拿出來的副食品若是太涼,可置室溫下讓它慢慢回溫;除果汁、果泥外其他副食品也可以隔水加溫。

亞培版權所有

副食品升格當主食


究竟寶寶的副食品要吃到何時?

約在寶寶週歲時副食品應該升格當『主食』。

週歲的寶寶消化能力強了許多,當副食品慢慢增加到一定的量時,就可能影響奶量,從此主、副對調,奶類成了副食品。

奶類雖然成了副食品,為了讓寶寶攝取均衡的營養,建議至少維持每天2-3杯的幼兒奶粉攝取,畢竟幼兒奶粉含有特別為幼兒調配的成份如:核?酸、博仕益菌、鐵質、牛磺酸....等。

而副食品要升格當『主食』,就要負起營養的重任,每天飲食的內容應包括:蛋豆魚肉、五穀根莖、蔬菜、水果等四大類以達均衡之目的。

週歲也是讓寶寶自食其力的大好時機,媽媽可以選擇好洗、好拿、摔不破、不易被割傷的餐具,確保使用上的安全性,另外耐熱程度也需被考慮;而顏色漂亮、圖案可愛的設計,則可以吸引寶寶自行使用,媽媽不妨讓讓寶寶嚐試自己拿杯子、碗、湯匙進食,或許寶寶會弄得全身髒亂,但不斷的練習,可以訓練寶寶動作更熟悉、攝食更獨立。相對的,奶瓶最好是慢慢減少使用,因為寶寶的牙齒正在發育,長期使用奶瓶可能造成牙齒生長障礙或是奶瓶性齲齒,儘早讓寶寶使用杯碗,可省去日後矯正、修補牙齒之苦。


亞培版權所有

寶寶動作的發展


寶寶會爬、會坐、會走…,時間到了會抓東西來吃,會玩玩具…這些成果其實是經由媽媽不經意給的訓練機會學習而來的。
如果父母親沒有時間多加照顧,除了喝奶大部份時間都讓寶寶單獨躺在床上,在極端的例子時,寶寶可能到了兩歲還不會走路,三歲還不會說話。如果父母親可以刻意的給予寶寶訓練的機會,肯定可以對寶寶的動作發展大有幫助。

動作發展大致分為『粗動作發展』和『細動作發展』:
粗動作發展
就寶寶而言,神經肌肉的控制,由頭部開始,然後頸部,接著繼續往下發展到軀幹、四肢。粗動作發展包含頭頸平衡、爬、坐、站、走,甚至翻滾、跳躍、跑步等。兩個月大的寶寶可能已經可以將自己的頭部抬起來,這是抬頭挺胸的第一步。接下來的重要時刻,他將利用肚子的肌肉發展其他新的動作技巧。雖然每位寶寶都有自己的動作發展里程,但在4月大時大約都會…
‧ 當寶寶以手肘支撐時,頭部與胸部會抬起。
‧ 當他在相同的坐姿時,可以保持頭部的穩定。
‧ 踢的力氣增大了,有時會因為踢的太用力以致將自己翻倒。
‧ 將他放置站姿時,腳會用力往下踩。

細動作發展
所謂細動作指的是像握筆寫字、用筷子挾菜、扣扣子、用剪刀等需要手上許多小肌肉協調才能完成的動作。雙手萬能是人類的天賦,寶寶剛出生時手部的神經、肌肉慢慢發展成熟。

初生 ~ 一個月 手碰到東西時會有反射性的抓握
一個月 ~ 二個月 手臂會揮動
二個月 ~ 四個月 可將手中的東西放入口中

事實上,這時期的寶寶無論是對媽媽的手或是自己的手都有著高度的興趣,媽媽可以利用餵奶、洗澡或是換尿布的機會,輕拍、擁抱或撫摸寶寶;給他抓握適合他小手的外表光滑、無毒的安全小玩具,然後重覆拉、放的動作,增進寶寶手部肌肉、神經的發展。

眼手協調對寶寶而言是個高難度的動作,譬如,寶寶看到奶嘴,想吃奶嘴,進一步用手拿奶嘴放入口中,這是經視覺、知覺傳遞產生神經肌肉動作的複雜過程;或許有很多的父母親不喜歡給寶寶安慰奶嘴,但奶嘴可以滿足寶寶對口腔觸覺的持續需求,重覆吸吮的動作能幫助口輪肌的發展,進而對日後的進食及發音能力有所助益。
寶寶在嬰兒時期,唯有獲得充分的探索和觸摸,經驗大量的感覺刺激,才能使神經、肌肉、骨骼得以正常發展。刻意或是不經意給予的都是好的訓練;但是千萬不要因為寵愛而剝奪了寶寶正常學習的機會。

亞培版權所有

寶寶長牙


現在的寶寶似乎都比較早長牙,因此你的孩子可能會在4個月到1歲之間長出他的第一顆乳齒(通常長在下齒靠中間的地方),接著的次序大約如下:

寶寶年齡 乳齒名稱 寶寶年齡 乳齒名稱
6-8個月 2顆下中門牙 12-16個月 4顆前臼齒
8-12個月 4顆上門牙 16-20個月 4顆犬齒
12-15個月 2顆下側門牙 20-30個月 4顆後臼齒

寶寶長牙時,媽媽可以多關注寶寶的感受與反應;寶寶因為牙齒開始要突出牙齦,牙齦感到酸或疼,又或是癢癢的奇難受無比,他可能竭盡所能將所有拿得到的東西放入口腔,用力的咬。想想他所咬過得東西,乾淨嗎?衛生嗎?寶寶亂咬的結果有可能會有拉肚子的現象,這就是我們常聽說的「長牙的孩子容易腹瀉」的理由。

媽媽可以試著用下列各種的方法幫助寶寶降低牙齦的不適:

1. 提供一個冰齒環或一乾淨的濕冷毛巾讓他咬,以免他去咬不乾淨的東西。
2. 用乾淨的手指按摩他的牙齦。
3. 提供他一杯冷水或常吃的冷液體。
4. 如果準備以食物(例如磨牙餅)減輕他牙齒的不適,需確定寶寶是坐著的,並且旁邊要有大人。

如何照顧乳齒?
乳齒可以幫助寶寶咀嚼,發音及說話。它們也會在牙床上為永久齒保留空間。因此,雖然嬰兒的乳齒將會被永久齒所替代,但照料乳齒依然是重要的。

媽媽可依照下列方法保護寶寶的乳齒:
1. 寶寶未長牙前,應於每次餵奶完畢時,再餵寶寶一口開水清潔口腔。每日亦應以紗布或棉棒沾開水清潔口腔
2. 不要將除了奶水外的食物放入奶瓶供寶寶使用,免得寶寶養成吃任何食物都需使用奶瓶的習慣
3. 儘可能不要養成寶寶邊吃邊睡的習慣,避免奶瓶型齲齒
4. 選擇含糖量低的健康食物,而非含糖量高的糖果或點心
5. 當乳齒即將長出或是已經長出時,用一乾淨、濕的毛巾或用小且軟的牙刷清潔他的牙齒,但不需牙膏
6. .寶寶一歲半後可開始訓練刷牙及漱口
7. 三歲半前應做第一次的牙科檢查

台灣的蛀牙比率偏高,殊不知牙齒是人類進食的重要工具,更是健康消化的第一站。媽媽應盡力為寶寶的牙齒健康盡份力!

亞培版權所有

什麼時候該幫寶寶添加副食品?


出生的寶寶不但具備〈吸吮及探索反射〉,同時也有〈推出反射〉,也就是說將食物放入寶寶口腔,他會自然而然的將食物推出口外。
這種反射約在寶寶四個月左右就會消失;此時寶寶也可能可以坐起,同時寶寶的消化能力較成熟了,因此寶寶4-6個月大時,是添加副食品的最好時機。

不同階段要吃不同的副食品
餵食副食品的原則是一次只能餵食一種新的食物,由稀到濃,由細到粗,由少到多;隨著寶寶的器官成熟度進行。進展的過程包括食物從液體到固體;吃的方式由吸吮到吞嚥:
4-6個月的寶寶以液狀、漿狀食物為主;
7-9個月的寶寶以漿狀食物為主;
10-12個月的寶寶則可以進食固體但較軟的食物。


亞培版權所有

幫助寶寶牙牙學語


語言溝通能力是寶寶日後人際關係與學習的要件,語言發展障礙的寶寶常有害羞、畏縮、退化、幼稚等的人格現象。

語言發展的程序依次是:
1.感覺動作的經驗
2.聽覺辨識及記憶
3.口語表達
4.閱讀接受
5.寫作抒情

在寶寶牙牙學語的階段,我們要如何來啟發及幫助他的語言發展?
首先帶領著寶寶渡過他充滿新奇事物的每一天。透過妳對他的說話與歌聲能鼓勵寶寶自己想說話的動機。也藉由與妳相處,寶寶學習到如何與人們相處。當妳陪著他玩時,讓他抓著妳或抓著東西,或甚至讓他自己站起來….等訓練他的體力。

偶而妳聽到他發出的一些奇怪的聲音,恭喜妳!他開始想要說話了,這表示妳的寶寶開始有思考力,是妳可幫助他語言發展的時機。

‧ 模仿他的咿嗚、咿啞聲。
‧ 常常跟他說話。即使事不關他,妳也可以告訴他妳正在做的事或是心中的感覺,譬如:「我正在準備你的副食品,很好吃的,你待會兒可以好好享受呢!」、「看到你吃光光,媽媽好高興!」。
‧ 一邊洗澡一邊和寶寶說話,或吃飯時也可以是說話時間。
‧ 隨著妳的音調升高或降低或停頓一下,寶寶將很快學會或是意識到妳的不同音調所代表的不同事情。
‧ 儘可能的回應寶寶,這會使他發現「講話是雙向的溝通」,進而引起他的興趣


我們家的寶寶是不是應該要說話了?為什麼還不?
事實上語言的發展因人而異,快一點、慢一點當然沒什麼關係,但如果距離太遠可能就必須要求助專家了。

以下是一簡略的判斷參考:

三個月

不會發出ㄚ、ㄨ聲音
六個月 不會發出ㄍ、ㄨ聲音
八個月 不會伸舌頭,也不會發出ㄅㄚ、ㄇㄚ聲音
一 歲 不想與人溝通、不會用手勢,也不會叫爸爸、媽媽
一歲半 如沒有伴隨手勢,就聽不懂
兩 歲 不會用語詞
兩歲半 不會表達完整的簡單句

如果明顯的感覺到寶寶有語言發展遲緩,可以求助於醫院內的感覺統合專家,他們將針對寶寶的情況給予適當的建議,讓寶寶克服障礙繼續前進。

亞培版權所有

媽媽該怎麼餵寶寶副食品?


媽媽給予副食品,要付出很多的耐心、愛心,還要有一些技巧:

1. 首先須把握4-6個月的開始關鍵期:
因為這時寶寶的頸部大約可以控制自如,舌頭的外推反射也已消失,加上對外界的好奇日益增加,是開始的好時機。喝奶前或兩餐中間是寶寶吃副食品的最佳時刻,讓寶寶坐好,第一次餵食最好給他流質(非牛奶)的食物。

2. 最好用湯匙餵食,讓寶寶適應不同的餐具:
儘量將食物以小湯匙放置在舌頭中央,讓寶寶更容易吞嚥。剛開始寶寶會有些不習慣,或許會將副食品吐出,這是常見的,只要耐心的多餵他幾次,寶寶將吃得更好。

3. 除了遵守添加副食品原則外,更重要的,媽媽要營造用餐的好氣氛:
情緒會影響人,寶寶當然也不例外,因此輕鬆愉快的氣氛下餵副食品是必需的;如果寶寶不吃千萬不要強迫,改天再給;要是寶寶身體不舒服,也應延後再餵。

4. 若是寶寶真的不吃,千萬不要勉強:
假如試過2-3次,寶寶仍然排斥,不妨先停個一、兩週。千萬不要輕言放棄,或是將食物放入奶瓶,那將得不償失。

注意事項:
製作副食品最好以新鮮天然的食物為主,儘量不要用調味料。在寶寶食用新的食物時應注意寶寶的糞便及皮膚,看是否有不正常的反應(如:腹瀉、嘔吐、皮膚潮紅或出疹等症狀),若連續餵食三天後,無不良反應,表示寶寶適應良好。

亞培版權所有

注意寶寶水分的補充


人體水份占總體重的比例,在成人約55-65%,在嬰兒則有70-75%,因此如果流失同等量的水份時,在嬰兒會造成較大的影響。

餵寶寶喝水的目的有:補充身體需求、幫寶寶漱口、解決或預防寶寶便秘….等。
敝開病理因素不談,基本上在不同年齡層的寶寶有不同的便秘主因;三個月內的寶寶大部份的便秘可能是因為水份不足,包括水份攝取不夠或是流失太多(流汗、排尿等);5%的葡萄糖水(每100cc的開水放入5公克的葡萄糖)可以幫助排便,適合用在便秘的寶寶。

寶寶不喝水會怎樣?
寶寶剛初生時,一天有20個小時以上都在睡覺,需要的水份不是太多,這時候奶水中的水份幾乎已經足夠,不需要特別強迫寶寶喝水。若是想要養成寶寶漱口的習慣,則只要少許的水份即可;而當寶寶開始翻身、爬行、走路時,活動力增加,伴隨著水份的需求也增加,這時候可以視情況補充水份。

為什麼寶寶每次喝水都嗆到?
其實只要換小奶瓶及小奶洞的奶嘴,大都可以改善嗆到的問題。

到底喝多少才夠?
這得視寶寶的需求而定,只要寶寶願意喝,就讓他喝,寶寶天生就有自我調節的能力,不必太擔心。
除了幫助排便,不必讓寶寶喝葡萄糖水;如果寶寶不喜歡喝白開水可以不必勉強他。


亞培版權所有

4-6個月的寶寶吃什麼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的建議,4-6個月的寶寶可吃稀釋果汁、菜湯汁、米糊、麥糊等食物,食物之型態應為湯汁或糊狀。食用量建議如下:

食物類別 食物及餵食型態 一天食用量
五榖根莖類 米糊或麥糊 3/4~1碗
蔬菜類 胡蘿蔔、菠菜、青江菜、小白菜、空心菜等蔬菜湯 1~2茶匙
水果類 橘子、柳丁、西瓜、番石榴、葡萄等水果之汁 1~2茶匙
奶類 母奶或嬰兒配方奶 每天五次

部份的媽媽以為幫寶寶添加副食品只需要添加米粉、麥粉即可,但卻不知副食品更應該包括:五穀根莖、魚肉豆蛋、奶、蔬菜、水果、油脂等六大類的均衡營養。

米粉、麥粉被公認為是最適合寶寶的穀類食品,在應用上也相當廣泛。由於米麥粉含大量澱粉質,最好經口腔與唾液充分混合咀嚼,讓唾液中的澱粉酵素分解澱粉,以達吸收效果。因此將米麥粉調合果汁、菜湯甚至牛奶,一口一口餵寶寶吃,不但容易消化,又可訓練寶寶的咀嚼、吞嚥能力,應是比放入寶寶奶瓶中更有好處。


亞培版權所有

7-9個月的寶寶吃什麼


此時寶寶已有咀嚼的能力,且開始長牙,喜歡咬東西,所以可給予些合適咀嚼的食物。

除奶類外,副食品內容應包括四大類 :

食物類別 食物及餵食型態 一天食用量 一份食物之量
蛋豆魚肉類 蛋黃泥
(一天最高食用量為一個)
豆腐
豆漿
魚或肉肝泥
魚鬆或肉鬆
可由左列食物中
任選1~1/2份
蛋黃泥2個(一個蛋65公克)
=豆腐一塊(80公克)
=豆漿一杯(260cc)
=魚肉泥一兩
=肉泥一兩
=肝泥一兩
=魚鬆1/2兩
=肉鬆1/2兩
五榖根莖類 米糊或麥糊
饅頭
吐司麵包
稀飯或麵條或麵線
可由左列食物中
任選1/2~4份
米糊一碗
=麥糊一碗
=饅頭1/4個
=吐司麵包一片
=稀飯1/2碗
=麵條1/2碗
=麵線1/2碗
蔬菜類 胡蘿蔔、菠菜、 碗豆、高麗菜、空心菜等蔬菜汁、湯汁或泥 1-2湯匙
水果類 橘子、柳丁、木瓜 、香瓜、葡萄等 水果之汁或泥 果汁 15~30c.c.
稀釋果汁 20-60c.c.
果泥1湯匙
奶類 母奶或嬰兒配方奶 每天四次



亞培版權所有

10-12個月的寶寶吃什麼


接近一歲,寶寶吃的功能越來越成熟,和大人的飲食相差無幾,可以接受全蛋、乾飯、固體的食物;

但由於個別的差異以及每個家庭環境、習慣不同,有的寶寶吃的不多,還是以奶為主食,媽媽們可在食物的顏色、形狀或甚至是餐具做變化,來吸引寶寶進食;而有些吃得很多副食品的寶寶,自然而然奶量就減少,媽媽們不必太擔心。
以下是行政院衛生署對10-12個月寶寶的建議:

食物類別 食物及餵食型態 一天食用量 一份食物之量
蛋豆魚
肉類
蒸全蛋
豆腐
豆漿
魚、肉、肝泥
魚鬆或肉鬆
可由左列食物中
任選1.5~2份
全蛋一個(65公克)
=豆腐一塊(80公克)
=豆漿一杯(260cc)
=魚肉泥一兩
=肉泥一兩
=肝泥一兩
=魚鬆1/2兩
=肉鬆1/2兩
五榖根莖類 米糊或麥糊
饅頭
吐司麵包
稀飯或麵條或麵線
其他五榖根莖類
可由左列食物中
任選4~6份
蔬菜類 胡蘿蔔、菠菜、青江菜、空心菜、小白菜等剁碎之蔬菜 2~4湯匙
水果類 橘子、柳丁、西瓜、香瓜、葡萄等水果之汁或泥 果汁 30~60c.c.
稀釋果汁 60~120c.c.
果泥2~4湯匙
奶類 母奶或嬰兒配方奶或牛奶 每天三次


亞培版權所有

寶寶腹瀉的處裡


什麼是腹瀉

在寶寶出生後的第一年,大部分的寶寶都有過腹瀉的經驗,有些寶寶甚至發生過3-4次。腹瀉是指寶寶排出多次的水狀便,可能一天7-8次以上,大便的顏色不同,氣味也改變,與寶寶平常的大便有很大的差異。

腹瀉在嬰兒時期是很常見的,若處理不當,會相當危險,因為它不但會造成寶寶體內水份的流失,也會排出寶寶體內必需的礦物質及電解質。因此,當寶寶發生腹瀉時,依醫師建議,可以讓寶寶使用口服電解質液,如「亞培倍得力」口服電解質液,它可迅速地補充礦物質、電解質及水份,預防更進一步的傷害-如脫水、電解質不平衡和酸中毒。

腹瀉的原因
大部分嬰兒的腹瀉是因腸道感染而引起的,感染的原因主要是病毒,也可能是細菌或寄生蟲,有時感冒也會併發腹瀉。此外,寶寶吃過多的食物或高纖的乾李子、葡萄、櫻桃、棗子、草莓或漿果等,大便會變軟,甚至腹瀉,而食物不新鮮、不衛生或過敏,也會使寶寶腹瀉。

常見的併發症
腹瀉通常會有伴隨嘔吐的現象,而嘔吐大多出現在腹瀉之前或同時,有部分的寶寶平時有溢奶、吐奶的現象,這和真正的的嘔吐不同,千萬不要造成混淆。嘔吐和腹瀉都會使體內的水分及電解質流失,如未能適時補充,即使中度的腹瀉,也可能造成嚴重的脫水。嚴重脫水時你的寶寶也許得在醫院住上2、3天,並以靜脈注射方式補充水分及電解質:然而您若在腹瀉開始及期間讓寶寶喝口服電解質液。如「亞培倍得力」就可預防脫水免除靜脈注射的痛苦。

腹瀉的對策
當您確定寶寶腹瀉時,請採取下列行動。

1.請教醫師
在醫師診治後,記得請問醫師“什麼情況”、“什麼時候”您必須再帶寶寶複診。

2.儘快地補充口服電解質液
當寶寶身體不舒服,口味會變的奇怪,有可能連開水都拒喝,應少量多餐式的補充口服電解質液以免造成脫水的危險。

3.調整飲食
停止所有乳類食品,包括一般嬰兒配方奶粉、起司、布丁、冰淇淋、優格、優酪乳等,並且遵照醫師建議改用無乳糖黃豆蛋白配方或無乳糖配方奶粉。

4.休息
如果寶寶有嘔吐的現象,則應在嘔吐後休息1-2小時後再餵食,並繼續補充口服電解質液。

5.漸進恢復
腹瀉時營養不斷的流失,除非寶寶有嘔吐的現象,否則應儘早餵食。研究報告顯示,提早餵食無乳糖黃豆蛋白配方,可減少續發性腹瀉的機率,有利於急性腹瀉的復原。寶寶的便便轉好後,應繼續使用6-8 週,以確定有足夠的時間讓腸內酵素完全恢復健康。








亞培版權所有

寶寶的排便


常常有新手媽媽問到:「我的寶寶一天便便五、六次,到底正不正常?」

「寶寶便便怎麼稀稀糊糊的?」「寶寶便便什麼時候才會成形呀?」…等關於便性的問題。其實只要事先瞭解寶寶正常的便性,很多問題都可迎刃而解。

其實寶寶的排便次數與性狀並沒有一定的標準,和寶寶的體質、腸子的蠕動及飲食的內容等都有關係。一般而言,餵哺母乳的寶寶排便的次數比較多,一天解便七八次也是相當常見的,而且通常比較稀稀糊糊的。這主要是母乳的成分適合嬰兒吸收,讓寶寶在脂肪與鈣質的吸收相當好,所以糞便當中的皂化物質(脂肪與鈣質結合物)比較少,便便自然稀稀糊糊的。但是有些嬰兒奶粉中,含有容易影響寶寶脂肪及鈣質吸收的成分,形成較多皂化物時,寶寶的便便就會比較硬,較成形。而寶寶便便的顏色從黃色到墨綠色都有可能,這些都是正常的。

媽媽可以藉由寶寶的吸吮力、奶量、活動量以及情緒反應等來判斷寶寶的腸胃消化是否正常,假如真正懷疑有問題時,可以請教小兒科醫師,千萬不要自作主張隨便幫寶寶換奶。

如何幫寶寶排氣

*坐姿將寶寶抱直坐在腿上,用手托住寶寶下巴,寶寶身體往前。

*肩式將寶寶抱直,臉轉向一邊,下巴靠在媽媽的肩膀上,媽媽可以在肩膀上舖一條小毛巾以免弄髒衣服。

*臥式讓寶寶頭高腳低橫趴於媽媽的膝上或手臂上,寶寶的臉側邊向下。

不論採取任何一種方式,媽媽都可以溫和地由下往上輕拍或摩擦寶寶的背部,直到寶寶打嗝。如果氣體一直拍不出來也沒關係,多抱10-15分鐘再讓寶寶躺上床即可。





來源:亞培媽媽教室

上班族如何餵哺母乳

母乳對寶寶是最理想的,但如果母親必須要外出工作時,如何收集母乳與如何哺餵寶寶,以下的建議可以幫助您盡情發揮您的母愛。

‧ 如果可能,試著安排兼職或休息時間較長的工作,或請人依照餵奶時間幫忙將寶寶送至工作地點,讓您可以像平常一樣餵奶。
‧ 以手擠出或以吸乳器吸出母乳,將之儲存在乾淨容器中。
‧ 在開始工作前2~3個星期,即學習如何收集母乳。在開始工作的前幾天,試著以冰凍的母乳供應寶寶,讓寶寶提前適應。
‧ 母乳可於室溫下儲存6-8小時;4℃下冷藏3~5天;冰凍下可儲存3~4個月。
‧ 冰凍母乳,應將日期標示在容器上,並將其放入冰箱冷凍庫 (但不要靠門以免冷度受影響)。
‧ 餵食前,先將冰凍的母乳置於冷藏室或溫水中以便解凍,解凍後的母乳應在24小時內全部用完。注意!不要將冰凍母乳放在微波爐中加熱,如此可能會造成嚴重燙傷。
‧ 在工作場所內選擇一安靜隱密的地方,在8小時的工作時間內安排 2 次的抽或擠出母乳。
‧ 工作時收集到的母乳,以專供裝母奶的袋子儲存或放在冰箱內,如此你可儲存母奶供以後使用。
‧ 為防母乳漏出,建議儲存備用的乳墊在辦公室,當寶寶4個月大後,這情況會愈來愈減少。對了!別忘記要穿容易清洗或較耐髒的衣服。
‧ 在外出工作前親自餵寶寶母乳,而當到家後馬上再餵一次。
‧ 為了幫助寶寶學習使用奶瓶喝奶,在尚未開始工作時即可讓別人 (除了母親以外的人)用奶瓶裝著母乳餵哺寶寶。
‧ 為了讓寶寶獲得母乳的營養,家人需要多體諒並分擔家事工作。
‧ 母親必須要把自己照顧好,足夠的睡眠、好的營養、充份的液體補充都可以保持母奶的分泌。


來源:亞培媽媽教室

如何正確餵哺母乳


母乳是寶寶最好、最完整的營養來源,為了寶寶的健康,媽媽應該儘可能親自以母乳哺育寶寶。茲將餵哺母乳的原理、技巧與問題詳述如下:

※寶寶吸奶的過程包含兩個步驟:
1. 張開口含住乳暈,會將乳房組織略拉成長形:
寶寶吸吮母乳時不只是吸住乳頭,而是大口的含住乳暈及部份乳房組織,並拉成長形,這時候就算寶寶停止吸奶動作,您仍然可以清楚看到被拉長的乳房組織。被含住的乳房組織內包含了儲存奶水的輸乳竇。(奶水經由10-12 個小管輸送到乳頭,當這些小管充滿奶水膨脹,便形成輸乳竇)。
2. 從舌尖往舌底,以波動式將奶水吸吮送至喉嚨吞嚥:
寶寶吸奶的動作,是從舌尖經由舌底直達喉嚨成波浪狀,當寶寶吸吮的波動產生時,表示寶寶的舌頭正在施加壓力,把奶水由輸乳竇擠出來推進入寶寶的嘴內,進而吞食。

※常見的問題:
1. 寶寶只〝吸吮乳頭〞︰
寶寶只含住乳頭而不是整個乳房組織,可能造成嘴巴與乳頭皮膚不斷摩擦,導致媽媽乳頭的皮膚受傷。
2. 奶水無法順利〝釋出〞:
寶寶的舌頭沒有正確壓擠輸乳竇,就無法擠出足量的奶水。所以寶寶可能會因為吃不飽而導致煩躁不安、哭鬧,甚至拒絕母乳。媽媽也可能會誤以為自己奶水不足而停止授乳。如此導致乳房腫脹、乳頭酸痛或破皮的惡性循環。
3. 其他:
‧ 早產或不夠成熟的寶寶吸吮能力不協調。
‧ 媽媽的乳頭凹陷,寶寶不容易含住整個乳房組織(產前必須做乳房護理並牽引乳頭)。
‧ 媽媽的餵奶經驗不足,可能將乳房硬塞進寶寶的嘴巴,結果只塞入乳頭而已。

※餵奶的正確姿勢
1. 坐姿 —
手托住寶寶的背部及頭部,讓寶寶的臉貼著乳房。不要抱太低或太緊,以免寶寶吸不到奶水或呼吸困難;不管是坐在椅子上或盤腿坐在床上,背部最好都有枕頭靠著,媽媽才不致於腰酸背痛。
2. 躺姿 —
媽媽側躺在床上,寶寶也側躺,讓寶寶的正面對著乳房,可在媽媽的背部墊顆枕頭比較舒服。此種姿勢適合剖腹產的媽媽,或夜間餵奶時,媽媽可以一邊餵奶一邊休息。
3. 橄欖式抱姿 —
將寶寶挾在媽媽的腋下,以枕頭將寶寶整個架高,讓寶寶面向著自己餵哺。一般人較少採取此姿勢,但仍然適合剖腹產的媽媽。

如何正確的順利將乳房放入寶寶的嘴巴內?

1. 以乳頭輕觸寶寶的上唇,刺激寶寶的尋覓反射。
2. 握住乳房並將整個乳暈組織放入於寶寶已張開的嘴內。
3. 注意!寶寶舌頭需放置在”輸乳竇”下方。
4. 需要時,輕壓住部份乳房,保持寶寶的呼吸通暢。





來源:亞培媽媽教室

新生寶寶的照顧


剛升格為媽媽,一方面是有著無限的喜悅,能夠和期待已久的寶寶見面,但另一方面卻常常因為經驗不足,不知如何照顧新生寶寶,而感到很多挫折。

在這兒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新生媽媽常常遇到的一些狀況,包括:

1. 幫寶寶洗澡








2. 幫寶寶做好臍帶護理




3. 幫寶寶剪指甲



4. 幫寶寶換尿布及寶寶尿布疹護理



5. 幫寶寶做好口腔清潔




6. 幫寶寶做好預防接種



亞培版權所有

乳房護理

懷孕時乳房會發生改變,以為產後哺乳做準備。選擇哺餵母乳的準媽媽,可以配合這些生理變化,做好乳房護理。

乳房護理的目的在於適當的清潔乳房,保持乳腺通暢,順利分泌乳汁,同時可以減輕脹奶的不適症狀。作法上可以每天早晚各進行一次,以溫水毛巾抹上肥皂,由乳頭開始環狀擦洗整個乳房約10次。然後以熱毛巾熱敷乳房,每1~2分鐘更換1次毛巾,每側乳房熱敷10分鐘。

為促進乳腺通暢,增加乳汁分泌,也可以適度按摩乳房:
1. 一手固定乳房下方底部,一手沿乳腺管方向由基底部向乳頭旋轉式按摩,並至整個乳房。
2. 雙手塗少許潤滑油,環握乳房基底部,順著乳腺管方向,由基底部向乳頭方向擠壓約10次,最後洗淨。 由於懷孕前後乳房會變大,以作為哺乳的準備,此時若沒有適當支托,容易使組織鬆弛,乳腺變形,以致乳房下垂。因此,孕婦的胸衣宜選擇寬肩帶、大罩杯及寬鬆尺寸的,如此可減輕乳房沈重感,避免壓迫乳頭及乳房。故可以選擇孕婦專用的胸衣,以兼顧安全、美觀及舒適等原則。

來源:亞培媽媽教室

體重控制

產後發胖是婦女常見的一個發胖原因。
其實孕期婦女除了補充維持其本身的健康及照顧胎兒發育額外所需的均衡飲食外,實不必刻意多吃或進食大量補品;反而是需注意因體重增加太多造成使胎兒太大生產困難,且肥胖婦女懷孕也較容易發生妊娠毒血症或糖尿病等潛在病症。一般來說,整個孕期體重增加以10-14公斤為宜,若增加太多則須於做完月子三個月內努力減重,以免從此淪為「歐巴桑身材」。

至於多重才算是肥胖?除了對照理想體重換算表之外,本文提供兩個簡易的方法來做自我評估:

(一)身體質量指標(BODY MASS INDEX;稱BMI): 即目前體重(公斤)除以身高的平方(身高須以公尺計算)。例,身高158公分、體重48公斤者,其BMI等於48÷(1.58)2 =19.23,標準值是19-24。若大於27者,表示須注意有潛在的健康風險,而大於35者為肥胖。

(二)腰臀圍比例:即腰圍(公分)除以臀圍(公分) 一般女性標準值小於0.85。例:腰圍73公分/臀圍94公分=0.77。市面上常見的減肥方法可說是琳瑯滿目,須注意其中大部分不是成效不彰,就是有害健康。真正能減去體內多餘脂肪方法仍以「飲食控制」加上「運動」,而無論用何種方式減重都必需注意以下兩點:1.按個人的體型,將體重減至個人理想體重。2.控制至理想體重後,應繼續維持,不再增胖。

飲食控制法中,又以「限制熱量飲食法」為減輕體重最為普遍運用的方法。其原理是將每日攝取之熱量大量減少,使身體不僅不會再屯積脂肪外,另外必須氧化已存在體內的脂肪,以提供身體所需的熱量需要量以減輕體重。每一公斤體脂肪可提供熱量7700卡,若每週欲減少0.5公斤體重,則每天飲食總熱量的攝取應減少約500卡。所以,如每天減少500-1000卡熱量,則一星期約可減重0.5-1公斤。如此緩和地持續八至十週,可將產後的體重控制回到理想體重的範圍內。這種限制熱量飲食較不易引起嚴重的飢餓感,也較不會使身體虛弱、不適應感等。最理想的產後每日熱量攝取應為1200-1400卡(若不須哺乳),特別注意不得低於1200卡;而熱量來源的分佈宜採醣類50%、蛋白質20%、脂肪30%的低熱量飲食。

不過單靠長期節食減肥或熱量控制的成功率其實並不高,唯有控制飲食再加上運動雙管齊下,減肥成功的機會最大,副作用也最少。以減肥效果而言,每次運動量需消耗300卡以上才有效。300卡的熱量約等於中度以上的運動強度,持續做20-30分鐘。一般最常見的方式是慢跑、騎腳踏車或游泳,若散步則需長達40-60分鐘。另就運動而言,每週只運動一次或兩次,效果往往不甚顯著,至少每週要三次以上的運動,減肥效果才會出現。產後肥胖的婦女,若在做完月子後三個月找一位醫師或營養師並肩作戰,採用熱量控制法,再配合適度的運動,訂下要減重的目標數值,緩和地以每週不超過一公斤的進度努力,堅強起自己的意志,調整生活習慣,持之以恆、全力投入,以懷孕期間謹慎、愉快地迎接寶寶新生命的心情對待自己,相信一定可以恢復產前健美的身材!

參考資料: 一、國民營養指導手冊二、宋申蕃等 新膳食療養學

來源:亞培媽媽教室

產後運動

懷孕、生產所造成的生理變化,可藉著產後運動來改善,以恢復原來的身材及體態。


產後運動時須注意:

1. 穿著寬鬆、舒適的衣服,保持心情愉快。

2. 運動前排空膀胱,吃飯前後一小時內不可運動。

3. 以不累為原則,如運動時傷口不舒服就停止。

4. 選擇硬板床或地板為場地,才能達到效果。

5. 剖腹產的媽媽如情況良好,產後2週-1個月即可開始運動。


1.胸部運動 產後第三天開始做,可擴張胸部,促進血液循環。作法平躺、手腳伸直、全身肌肉放鬆慢慢吸氣,儘量擴張胸部,縮小腹,再將氣體慢慢吐出。秉住呼吸,繼續縮小腹,腰、背貼緊地面,再放鬆,每日作5-10次。


2.乳部運動 產後第七天開始做,可增強乳部肌肉張力,預防乳房鬆弛、下垂。作法平躺,兩手臂向左右伸直平放,而後兩手慢慢上舉至身體垂直,兩掌相對,然後放下,每日5-10次。


3.頸部運動 產後第七天開始做,可增加腹部肌肉張力。作法平躺仰臥、手腳伸直、手掌緊貼地面、抬高頭部、下巴儘量貼近胸部,保持身體其他部位不動,再慢慢恢復原位,每日10次。


4.抬腿運動 產後第10天開始做,可促進四肢血液循環,幫助子宮收縮。作法仰臥床上,一腿舉起與身體成直角,腳尖伸直,然後放下換另一腿。體力更強時可同時舉起雙腿,效果更佳。


5.臀部收縮運動 產後第10天可開始做,可促進腹部、臀部及骨盆底肌肉收縮,幫助子宮恢復。作法仰臥,一腿彎曲抬起,腳跟觸及臀部,大腿前側貼近腹部,然後伸直放下換另一腿,每日早晚各做5-10次。


6.陰部收縮運動 產後15天開始做,可增加會陰、臀部肌肉彈性。作法仰臥床上,雙手平放,兩腳彎曲分開與肩同寬,利用腰部力量將臀部抬離床面2分鐘,每日早晚重複數次。


7.子宮收縮運動 產後15天開始做,可促進子宮收縮。作法雙膝分開與肩同寬,跪於床上,胸及肩盡量貼近床面,腰部挺直維持2分鐘,每日早晚重複數次。


8.腹部運動 產後15天開始做,可增加腹部肌肉張力。作法仰臥床上,雙手交叉胸前〈或交叉放於頭後〉,使用腰部力量使身體做起,腿部不移動,且膝蓋不彎曲,重複數次。



來源:亞培媽媽教室

哺乳期的準媽媽,在營養上要注意什麼呢?

哺乳期的媽媽在日常的飲食上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 增加蛋白質的攝取,最好有一半以上為動物性蛋白質的食物,如肉、魚、奶、蛋等。

2. 增加水果、蔬菜及水分的攝取。

3. 完全素食者應另增加維他命B12的營養補充。

4. 不亂服成藥及其他刺激性食物。

食物會藉由母乳傳送,而影響到寶寶,所以哺乳的媽媽最好避免在哺乳期使用刺激性的食物,像咖啡、茶、煙、酒及麻辣火鍋等。



來源:亞培媽媽教室